top of page
搜尋

@ 稻城亚丁 Yading:那年秋天,我匆匆瞥见了你的美

已更新:2021年6月14日

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稻城县内(通常被称为稻城亚丁),主要由三座神山及周围的河流湖泊与草甸组成,犹如仙境一般的景色,是中国近期相当火红的热门景点。


稻城亚丁风景区

除了我和四方脸,这次同游的还有同房老友白富美和另一位朋友VV,刚巧她们也有到稻城亚丁旅行的计划,而且档期也配合得来,于是便一拍即合,敲定了这次的稻城亚丁之旅。


至于会选择参加旅行团,是因为白富美和VV 只有几天的假期,而到亚丁风景区的公共交通有限,旅行团便成了性价比最高及最方便的选择。




第一天


今早司机准时5点40分到旅馆接我们,至于几点起床这种伤心事就别提了。


到了集合地点,司机罗师傅开始派发氧气筒和问大家有没有吃防高原反应的红景天,我和四方脸顿时懵了。事前没有做功课的我们完全不知道稻城亚丁是个高原,海拔直逼5000米,高山症发作是很普遍的事。我还只是穿着背心短裤拖鞋。完蛋了。


等到所有人到齐后,我们七点出发,到第一个景点泸定桥。在我们这些外国人眼里,泸定桥不过是一座很普通的桥,但对中国人来说这里可曾经发生过一场重要的战役,是个有重大意义的地标。我们的团友说得真好,历史不一样,感情就不一样。


泸定桥

泸定桥

泸定桥

泸定桥观音阁

在泸定桥待了15分钟后,我们继续驱车前进,从一开始的遥见雪山,直到直接踩在雪山上,我们抵达了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奇怪的是虽然已是遍地白雪,这里的气温依然有23度,但大家都劝我穿厚一点,以免在高原感冒。虽然不觉得特别冷,但在众人的劝说压力下,我还是乖乖把衣服给换了。


折多山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因此从这里开始,所看见的庙宇多是属于藏传佛寺,无论在建筑设计上还是颜色上,都和在之前在泸定桥所看见的佛庙有很大的差别。


折多山垭口上有个挂满经幡的观景台,我们爬上长长的阶梯,明显感到空气稀薄了,没一会儿便气喘吁吁的。


折多山垭口

折多山垭口

折多山垭口

翻过了多折山,我们到了海拔较低的塔公草原。草原是需要付清洁费的,我们绕到草原另一边翻牆过去,怎知还是被抓包了。管理员特地骑着马过来和我们收钱,我们还好意思躲吗?


塔公草原

塔公草原

塔公草原

塔公草原

回新都桥的途中,师傅让我们停在了玛尼石谷。石谷里的许多石头上都凿满了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哞」,彷彿河水抚过玛尼石,经文就会随水流淌,颂咏着吉祥和安康。传闻中玛尼石谷的第一句六字真言是有位高僧为了护佑天下苍生而凿下的,后来许多信徒开始效彷,才有了今天壮观的景象。


玛尼石谷

玛尼石谷



第二天


早上吃过早餐后,我们便往今日最高点的卡子拉山出发。因为担心直奔海拔4700米大家会有高原反应,师傅还特别在不同的高度停留一下,让大家渐渐适应环境。


天路十八弯

卡子拉山

卡子拉山

高山上的风特别大,难怪到处都挂满了藏传佛教的五色经幡。五色经幡裡的蓝、白、红、绿、黄,分别代表了天、云或风、火、水、土五种元素,经幡上也写有经文,当风吹过经幡,就等于把经文念了一遍。


藏传佛教经幡

藏传佛教

到了卡子拉山,师傅给了我们半小时在偌大的草原上自由活动。我随着四方脸往下坡的方向越走越远,剩下十分钟的时候以为赶紧往上跑就可以了,但我们忘了自己身在高原,走快两步就像要窒息一样,尽了全力最后还是迟到了两分钟。


卡子拉山

卡子拉山

卡子拉山

午餐前去到了甘孜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藏传佛寺长青春科尔寺,看见一位在庙前三步一叩的老信徒,还有许多穿着红色僧袍的喇嘛。原本想拍几张照片作纪录,但想想好像不太礼貌,一些画面还是只留在脑海里就好。


长青春科尔寺

长青春科尔寺

长青春科尔寺

离开前看见了许多秃鹰在空中盘旋,原来附近有个天葬台,可惜没有机会前往参观。听说看了天葬会让人对生命无常有更深刻的感触,不管有没有仪式,参观天葬台一直都在我的旅行清单中。


长青春科尔寺秃鹰

今天的午餐吃茶马古道石板烧,其实就是普通的火锅加烧烤。因为少了酱料和调味,加上火力不足汤锅煮不开,其他人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只剩下我们四个在那边研发新煮法,玩得不亦乐乎。


吃饱后特别犯睏,接下来师傅停车的几个景点因为感觉不太有看头,大家都懒得下车,只坐在车上呆着。后来去到美丽的海子山观景台,师傅反而不停车了,直到我们再三要求,师傅才勉为其难的停在路边几分钟让我们拍张照。



海子山


稻城有一片网红的红草地,可惜现在已经完全枯萎,我们也不作停留。利用师傅添油的短暂时间,我们匆匆地望了望稻城白塔,也没有时间好好参观,便直奔今晚留宿的小镇日瓦,也就是离亚丁风景区最近的一个小镇。




第三天


今天终于进入亚丁风景区,坐观光车到今晚入住的酒店放下行李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徒步行程,前往终极目标——海拔直逼5000米的牛奶海和五色海。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冲古寺

亚丁风景区的徒步路线一共12.5公里,第一部分直至洛绒牛场的6.7公里游客可以选择徒步2.5小时,或者乘搭电瓶车前往。为了确保我们能在天黑前抵达五色海,我们选择了后者。


其实从洛绒牛场开始的步道还算平坦好走,我们还大言不惭地说不明白为什麽会有人爬不上去。一直走到最后一段,看见没有尽头的梯级后,我们才知道刚才狠话说太早了。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一路上看见许多人停下来吸氧,我们虽然很喘但依然坚持着,调整好呼吸的节奏,慢慢地一步一步爬了上去。走到后来实在是又累又饿,全靠大家之间的互相鼓励,我们才终于抵达了牛奶海。


稻城亚丁风景区牛奶海

稻城亚丁风景区牛奶海

稻城亚丁风景区牛奶海

稻城亚丁风景区牛奶海

匆匆地吃过了午餐,我们再次千辛万苦地爬上了五色海。以为五色海会有五种不同的颜色,怎知所谓的五色不过是五种不同深浅的蓝色,感觉有点受骗了。


稻城亚丁风景区五色海

稻城亚丁风景区五色海

稻城亚丁风景区

但整体来说,秋天的亚丁风景区真的非常漂亮,无论你站在哪裡,一抬头就可以看见戴着白帽的雪山,搭配着山脚下黄绿色的树林以及清澈见底的溪流,它被誉为「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淨土」不是没有根据的。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我们沿着原路回到洛绒牛场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白富美和VV搭了电瓶车回去,而我和四方脸因为只买了单程票所以只好用走的。为了在天黑前走出风景区,我们三步併作两步地快走回去,虽然很赶很累但我们一点都不后悔,因为一路上的风景真的可以说是美得令人窒息。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

赶上了最后一班观光车回酒店,原本全身痠痛但状况还不错的我,竟然在短短的十分钟车程里晕车了!回到酒店后趁机吸了几口氧气,不但没有什麽效果反而像是在吸煤气般有股怪味。


今晚的晚餐我们混到隔壁房去吃杯面,感觉像以前毕业旅行团整班朋友挤在小房间里的日子。只要和朋友们在一起,就算吃杯面也是珍馐美馔。




第四天


今天原本可以再次进入风景区,但早上九点就必须回到酒店集合,我们想想时间这麽紧逼,倒不如不进景区直接提早下山,在回程的路上还可以多走走停停。


稻城亚丁风景区

今天的行程有点赶,因为进入新都桥的道路过了晚上九点就会被关闭,赶不上的话我们就得在车子里过夜了。但是因为我们提早下了山,时间变得比较充裕,师傅的心情自然很好,基本上我们想停的地方他都允许。


在稻城吃过了午餐,师傅让我们在龙古黑海景区停下拍照打卡。虽然昨天已经见过了亚丁的大山大湖,但有青杨木和几只牦牛点缀的小溪风光,依然不失它的魅力。


龙古黑海景区

龙古黑海景区

龙古黑海景区

龙古黑海景区

今天走的路和来程时是一样的,大多数的风景我们都已经见过了,但听说昨日下了大雪,所以到了卡子拉山附近时感觉积雪比来时更加厚了。


窗外风景

雪地

在我们的要求下,师傅停在了一片雪地旁,让我们尽情地到雪地里打滚。我们像是一群刚放学的大孩子一样冲到雪地里,先是互抛雪球打闹,最后更堆起小雪人来,玩到师傅再三催促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雪地

堆雪人

雪人

我们赶在八点左右抵达了新都桥的酒店,今晚的晚餐吃牦牛汤锅,鲜甜的汤底搭配牦牛肉和各种蔬菜,是川藏的特色佳肴,也是这几天最美味的一餐。




第五天


今天是随团的最后一天,除了午餐之外,我们都是坐在车上往成都的方向前进。今天感觉上更加冷了,一早便细雨霏霏,到处都起了大雾,四周白蒙蒙的一片,能见度只剩前方的几米。


师傅小心翼翼地在群山里穿梭,他说我们很幸运,其实最近的天气并不好,几乎天天不是下雪就是下雨,就只有前几天格外放晴。


大雾

大雾

大雾

我们一路摇摇晃晃的,加上窗外朦胧一片,没有什麽美景可以欣赏,大家都陆陆续续地睡去了。接近成都的时候,雨点渐渐变大,到处都湿漉漉的,路上的车子都放慢了速度,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车龙。


细雨霏霏

到了下午三点半,师傅准时把我们送回成都的某个地铁站外,但因为雨越下越大,大家都急着招计程车或躲进地铁站内避雨,我们没有好好地说再见,这五天四夜的团就这样解散了。




后记:


参加旅行团固然简单方便,付了钱后就不需要再烦恼,但是对我而言,这次的行程还是太赶了些,基本上所有的景点都是蜻蜓点水式的走马看花,连好好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什麽深入了解了。


虽然如此,我还是没后悔做了这个选择,因为这次旅行的主角不是稻城亚丁,而是和朋友们的相聚。这次就当作是初次见面吧,以后我一定会再回来,到时再好好地认识一下这个充满神祕色彩的川藏地区。




55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